近日,受人居學院建筑學系邀請,美國康奈爾大學城市與區域規劃系約翰·弗雷斯特教授到訪人居學院,并在興慶校區建筑系多媒體教室做主題為“從實踐中學習:協商與調解磋商的挑戰及其給規劃師的啟示”學術報告。人居學院建筑系副系主任翟斌慶、建筑學系教師楊晗孜、校基建處史巖以及校內外師生、多名規劃師參加此次活動。

約翰·弗雷斯特教授長期研究規劃中的公眾參與和調解協商,尤其是規劃師的作用發揮。通過大量研究一線規劃師的實踐案例,他提出規劃/設計是各參與方在特定制度與歷史背景下的集體解讀、研究和決策活動,是創造新的意義和價值的過程。設計師面對紛繁復雜的經濟社會關系,需要意識到設計過程的社會維度,在運用專業知識的同時著力塑造社會各方的信任、期待、協商和合作關系。

在報告中,弗雷斯特教授認為好的規劃應該給人們帶來對未來更好的想象,他將規劃定義為“重組希望”(the reganization of hope)。他表示,傳統的規劃理論往往從宏觀的敘事角度和工具理性的角度出發進行研究,卻忽略了規劃中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即規劃作為一項實踐是由具體的人面對具體的問題、具體的關系展開的。因此,規劃過程中“怎么做”,以及規劃實踐本身是更值得研究的問題。規劃的本質決定了它面臨復雜性(不確定性)、多元性(多元的當事人及其利益)、政治結構、矛盾與爭端等現實的挑戰。當傳統的參與理論止步于“讓多方發聲”,對于各方意見究竟如何形成最后的決策,規劃如何應對各種挑戰和多樣性?弗雷斯特教授提出應該關注由“發聲”到“決策”的過程,而這個過程的關鍵就是磋商。磋商的基礎并不是對立談判,而是共同學習(邀請專家),它的目的是為了達到共同獲益。只有通過完整的“評估—召集會議—學習(邀請專家) —設計方案或選擇—磋商”的過程,才能確保結果的最優可能 。弗雷斯特教授將這個過程稱為社會性學習,并強調了在集體工作時傾聽的重要性:不僅要傾聽詞句,也要傾聽講話的人。傾聽詞句令人得到事實,傾聽人則會產生理解。弗雷斯特教授嶄新的思考視角,讓在座的師生耳目一新,深受啟發。
隨后,弗雷斯特教授與在座師生就規劃過程中的團隊協作、不同文化下如何展開磋商等主題進行了互動。翟斌慶代表建筑學系向弗雷斯特教授贈送禮物,熱烈歡迎邀請弗雷斯特再次光臨交大建筑學系開展學術交流。
弗雷斯特教授目前已發表文章100余篇,出版專著12部,獲得榮譽、獎勵、客座教授頭銜等20余次。